2008年3月7日

台展三少年-陳進、郭雪湖、林玉山

第一屆台展由石川欽一郎等四名日籍畫家為審查委員,評選結果揭曉後,東洋畫部原先看好的傳統水墨全部落選,只有陳進、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位年僅二十的台籍青年入選,首屆台展的結果引起當時台灣文化界相當大的震撼,便是所謂的「三少年事件」,而這便是陳進、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人合稱「台展三少年」的由來;從此清朝傳統水墨畫在台展中消聲匿跡,起而代之的是日本畫﹝東洋畫﹞大行其道,台展因而決定了台灣美術進行的方向。

日據時代,日本在台灣實行新式教育 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高峰,一般皆認為以 1920 年黃土水入選第二屆「帝國美術展覽會」為肇始,而後 1926 年陳澄波入選第七屆帝展,為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油畫家,這時期在台灣日籍美術老師的教學及鼓勵之下,台灣青年紛紛前往日本深造,來台任教的日籍美術老師,如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與鄉原古統,有感於有志於繪畫的台籍青年,應該需要一個具權威、又富公信力的競技場所,提供大家琢磨、表現的機會,於是石川、鹽月等人與新聞界、文教界和官方人物共同倡議,促請總督府出面主辦台灣美術展,因此自西元 1927 年起,台灣本地亦開始舉辦美術展覽會,稱為「台展」,承辦項目有東洋畫與西洋畫兩科。


陳進

陳進女士,1907年出生於新竹香山商人之家。是光復前台灣著名畫家當中唯一的女性。其父經商致富,也收藏字畫自娛,但家族中似乎並無繪畫傳統;陳進與生俱來的藝術才華是在就讀台北第三高女﹝即今中山女高﹞時,被當時的日籍美術老師鄉原古統所發掘的,畢業後接受老師的建議,以及在父親的支持下,十九歲的陳進遠赴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成為第一個赴日本學畫之台灣女子。

陳進1927年,陳進以一年級的三件膠彩畫作品〈姿〉、〈罌粟〉、〈朝〉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與林玉山、郭雪湖同譽為「台展三少年」,震驚畫壇。自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學校畢業後,陳進入鏑木清方﹝1878-1972,以市井風俗美人畫出名﹞門下,受其弟子如伊東深水﹝1898-1972,亦以美人畫出名﹞與山川秀峰﹝1898-1944,以美人畫、舞踊題材出名﹞的指導。陳進以兢兢業業的態度,表現出新生代青年開闊自信的氣勢以及溫婉細緻之女性美,儼然成為台灣東洋畫界的第一顆明星。

1934 年陳進完成〈合奏〉,以細膩優雅之閨秀畫,入圍日本第十五屆帝展,贏得日本畫家最高榮譽。 之後陳進歷任第六、七、八屆台展審查員,台北「栴檀社」會員,且曾於 1934 至 38 年間,每年度一學期擔任屏東高女教員,並利用此機會完成原住民生活題材的鉅幅作品。但在 1945 年以前,她的主要活動地點仍以東京為重,除了參加帝展,文展等官方美展之外,也加入青衿會美展。家境優裕圓滿以及個性清介自在,使她不願輕易捲入紛雜的世事,因而不授徒也不主動組織畫會,逕自埋首於創作的樂趣中。

陳進對繪畫專注而沈迷,遲至四十歲才結婚,婚後藝術與生活結合為一,題材擴展至花卉、家庭。她又虔誠信佛,亦作佛教畫,繪畫風格寫實,不脫閨秀氣質。1956 年,開第一次個展,頗受好評。 陳進終生與繪畫為伍,長達七十年。陳進身為女性,又出身世家,在風氣未開的時代,即投入繪畫,且終生以為志業,顛覆女性不能成為職業畫家的論述。

八十年代後,本土美術開始受注意,默默耕耘從未間斷的陳進,有如出土人物般,終於受到肯定與讚譽。陳進由閨秀到慈母,到一介慈祥的長者,隨著年齡、心境之轉變,點點滴滴都反射到她畫作題材與內涵之中,完全捕捉到人生最值得歌頌的至美與真情,讓欣賞其畫作的觀眾,能自然而然心生一股暖意與溫馨,進而感受到人世間的喜樂和諧。陳進執著一生,對藝術的追求與忠誠,可以遠溯到她年輕的時代,那種一絲不苟、求真、求善、求美的工作態度,一直延續至今。她無悔地不懈於藝術創作,以其細膩獨到的慧眼,仔細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並反映在她畫筆之下。




林玉山

林玉山,民國前五年出生於嘉義美街,本名英貴,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畫藝之啟蒙,受到幼時家中聘請的民間畫師影響,自小展露出繪畫的天分。林玉山早年的家庭背景及師承,交融了民間畫師與文人畫家的角色。十九歲負笈東瀛,留學東京川端畫學校,開始接受完整的專業美術教育。一年後暑假返台期間,參加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並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自此崛起畫壇。一九三五年,二度赴日深造,建立了個人風格,壯年時期已是領導嘉義地區的人物了。

林玉山對於自己的畫歷過程,曾提到兩次變化的過程,均在青壯時代,第一次是川端畫學校回來後,問學於悶紅老人,由寫生派參透文人畫的契機;而京都時期是摹古考古期,摹取的對象是中國宋人的畫作。另一方面,個人的漢學詩文修養,使他往後精神上融入傳統中國繪畫而得心應手。光復初期時,林玉山擔任省立嘉義中學美術教師,一九五一年轉往師大美術系執教,直到退休,一直都在教育界。「寫生」的觀念,始終是林玉山創作的源頭與鼓吹的信念,不僅實踐於畫中,亦常在其文章中提及。他不論在藝術成就或風骨上均受眾人景仰,學子遍及各地,影響相當深遠。





郭雪湖

原名金火,生於台北大稻埕。二歲時即喪父,由母親陳氏獨立撫養長大,直到九歲在日新公學校就讀,才被導師發現具有繪畫方面的才華,開始指導他學習藝術。在校期間郭雪湖的美術、工藝才華出眾。畢業後考取台北州立工業學校,後來發現與志趣不合,就退學在家自修繪畫。十六歲時由母親帶引拜蔡雪溪為師,入雪溪館習藝。蔡師多才多藝,是當時有名的職業畫師。他並為郭氏取名「雪湖」,教授其描繪觀音、帝君等神像及裱褙的技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的大門。

郭雪湖由於才華、努力加上機運,郭雪湖與林玉山、陳進同時入選第一屆「台展」東洋畫部。他們三人在一夕成名之時,也贏得「台展三少年」的美名。 影響郭雪湖一生重要的人物還有日籍畫家鄉原古統。郭氏欣賞鄉原的作品,後來相識並建立了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鄉原曾力勸郭雪湖要做一位職業畫家,郭氏也記取此話,一生獻身藝術,連師大系主任教職都加以辭退。郭雪湖是一位勤跑圖書館及自學成功的畫家,他曾說:「我的繪畫求精,不求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