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為了舉辦個展申請彰化藝術館,但檔期已經排到一年以後了。」彰化師範大學美術所學生羅詠聖表示,申請彰化藝術館因不用篩選藝術家,成為熱門展演空間,吸引許多人申請。
學生在申請展演空間時,檔期成為很大的阻礙。羅詠聖認為,一般來說學生沒有能力租下整個展覽空間,畢竟高額租金對學生而言是很大的負擔,通常他們只能透過免費展覽空間,或是提報申請計畫以爭取更多的發表機會。藝術家希望在適當的場合發表自己的作品,然而以實際層面來看,學生藝術家在沒有經濟能力的情況下,必須將表演場地移至非營利性展演空間-咖啡館、live house等,這些非營利性展覽空間儘管沒有好的燈具與音效設備,卻是學生藝術家可以發揮的表演場地。
學生苦無表演平台,因此政府與大學積極合作,希望提供學生更多的平台,如台灣藝術大學與台北縣政府合作,舉辦國際學生影展,台藝大電影系教授 謝嘉錕便說:「雖然中途也遇到停辦的難關,但是在台灣,學生可以展現的舞台並不多,因此我們希望藉國際性的影展讓學生作品被看見。」而促成中興大學鹿鳴工 作坊的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林富士則表示,「再窮不能窮教育,應該把錢拿來提供學生創作的平台,讓學生發揮才華。」即使中興大學沒有電影相關科系,林富士仍 堅持要提供平台讓學生盡情演出。
除此之外,自由人藝文資訊創辦人顏寧志則認為台灣藝文平台雖多,但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學生無法使用,因此他便創辦彙整平台資訊的部落格網站。他更表示, 「政府相關單位或文建會應該成立一個由學生組成的組織,為學生藝術家提供資源,並且透過畢業學生回饋的方式,保障在學學生發揮的平台和資源,再讓剛畢業已 經接觸社會的學生回來給予資源。」
除了政府、學校提供平台,學生也主動開創藝文空間。台南藝術大學學生便把廢棄碾米廠重新改造成一個新的藝文空間「MIGA」。另外,整修學校舊宿舍成新的 展演空間的實例也不在少數,如彰化師範大學的「厚!花園」、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臥龍貳玖」。這些新的替代空間鼓勵學生展覽,只要跟場地經營者洽談,任何 人都可在裡面辦展,使學生發表作品便不再是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