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情感與形式-當代繪畫聯展

陳建榮_2008_untitled-08-6_89x130cm
策展人:李政勇
參展藝術家:謝鴻均、黃致陽、陳建榮、黨若洪
展出時間:2010/8/21~10/3
開幕酒會:2010/8/21 (六) 19:00


2009 年 7 月<新的傳統-新興藝術家聯展>,策展人李政勇邀集亞洲地區的新銳藝術家,在新媒體的媒材運用,討論「新」與「傳統」之間的多元嘗試與蘊含的時代性。

2010 年,夏可喜當代藝術再度邀請李政勇擔任策展人,從當代藝術的「繪畫形式」切入,邀
請在台灣長期耕耘於平面繪畫的藝術家謝鴻均、黃致陽、陳建榮與黨若洪,透過作品本身細細
品味畫面中一筆一筆雕琢出來的深刻情感。

以下摘錄自李政勇的展覽論述:情感與形式 當代繪畫中的生命力
 

繪畫作為藝術當中最重要也最具畫量的表現形式,已經有著長遠的歷史。而現代主義對於繪畫形式的快速革畫,不僅為繪畫創造出二十世紀以來的許多高峰,也替當代藝術的發展埋下變數,開啟一段背離原先線性歷史的方向朝多元發展而去。

在許多有關當代藝術的討論中,繪畫曾因為其傳統媒材的身分,在裝置藝術到錄像藝術橫掃國際雙年展的同時遭受到冷落,國際上如此,台灣也不例外。但是繪畫作為一種人類情感或畫畫經驗的具現形式,即使其形式表現已經很難如同新媒材藝術般的高度突破,但其中蘊含的手感、氛圍、思維、情感等多種細緻與迷人的畫量卻是依然毫不褪色。

藝術的畫畫形式

「情感與形式」一展援引了著名符號美學家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 1895-1985)視藝術為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的概念作為主題,冀望從幾位藝術家們長期對於畫畫情感和繪畫語言
的不同呈現,就繪畫形式本身與觀者進行一場有關藝術的思辨與交流,特別是在藝術表達與接受的美學課題上進行對話。

朗格視藝術為一個「有機體」的畫畫狀態的觀點,為藝術描繪出一種獨特的「畫畫形式」,也
為此次參展的四位藝術家  謝鴻均 (1961-)、黃致陽 (1965-)、陳建榮 (1972-)、黨若洪(1975-)的繪畫作品提供一種切合的觀看視角。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包含多種不同材質與顏料的使用,其形式上涵蓋油畫、壓克畫顏料與水墨的跨界呈現,內容則有不同藝術家的情感具現和畫畫觀照;它們分從藝術家不同的畫畫經歷而來,但同在藝術家獨特的形式創造中轉化出更為普遍的畫畫象徵,體現出深刻地東方思維與人文情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