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2010 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Lipsynch 今年必看的鉅作

2010 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Lipsynch  今年必看的鉅作

8/21(六) 13.00 完整版 8/22(日) 13.00 完整版
8/24(二) 19.45 首部曲 8/25(三) 19.45 二部曲
8/26(五) 19.45 三部曲 8/28(六) 13.00 完整版

城市舞台 票價:完整版 NT$3400、4200/首部曲、二部曲及三部曲 1200 1500
導演|羅伯.勒帕吉 製作| 加拿大魁北克˙機器神 英國˙無疆界劇場

今年必看的鉅作……任何一位認真的劇場觀眾,都應該去搶一張票。- 多倫多星報
這是一部令人驚心、感傷、歡鬧、無法言喻的美麗作品。……非看不可。- 英國獨立報

全球最受矚目導演羅伯˙勒帕吉史詩作品《眾聲喧嘩》亞洲首演 9個小時9幕戲 呈現9個生命故事

7年探索 一氣呵成勒帕吉最豪氣動人的作品
舞台8小時 催醒一個跨越歐美兩洲的糾結記憶
城市新地標 聲音成功取代建築
愛戀在語言、影像與裝置的爭寵中找到盲點
出走成璀燦孤傲的閃亮星辰


沒有人比羅伯.勒帕吉,更會在舞台上講故事。這次,在最拿手的舞台裝置、流動場景以及影像巧思之外,他成功挑戰聲音,並證實了聲音是人類表達情緒的唯一途徑。

從幕起的嬰兒哭聲開始,一路透過各式語言,以及如電話、收音機、錄音軌、默片、錄放音機、同步收音、對嘴歌聲、合成、超自然聲音、迷幻聲音、語言治療等眾多元素,在近8個半小時的演出中,藉由優秀的9位主角,勒帕吉從容穿插並揭露9段溫馨感人的故事。從對人口販售的批判到尋找親情認同的悲憫,從歌劇紅伶床榻追蹤社會集體意識的偏差,每個單一命運,無法逃脫地重疊在集體共同歷史上;像開展一幅巨型卷軸,尚未揭露的真相,熟練地將陷阱偽裝,在遠方靜待獵物入囊。


故事在演員各自敘述的自我片段中流洩,歷經了1945到2015的70個年頭,橫跨歐美兩洲4個國家,從機艙到診療室、配音間、餐廳、二手書店……,場景快速轉化間,劇情延綿鋪展,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美感和張力,又交融糾纏在一起,時而淙淙悅耳,時而激情澎湃,牽動著觀眾個人生命經驗的投射和情感的呼應。勒帕吉創作史詩般的宏大作品,這不是第一次,卻是最具未來感,又最令人玩味的一次。

這個作品於2007年在英國首演後,在國際間廣受好評,至今仍在巡演中。


關於 羅伯.勒帕吉 & 機器神

http://lacaserne.net/index2.php/

羅伯.勒帕吉出生於加拿魁北克,曾赴法國研習劇場專業。回國後,自1985年開始導戲,聲譽鵲起。他擅長從歷史、現代生活取材,大膽提出對文化、政治和性別認同的議題,作品如迷宮情境引人入勝。

勒帕吉有「現代達文西」之稱,集導演、編劇、演員於一身,跨足電影、歌劇、演唱會等領域,是當今國際藝壇炙手可熱的大師級藝術家。他的作品既非前衛,也非實驗,亦無法以主流或傳統來界定,就是勒帕吉風格。重要作品有:原創的《地殼板塊》、《龍之三部曲》、《針葉與鴉片》、《太田川的七支流》;重現經典如史特林堡劇本《夢幻劇》、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仲夏夜之夢》、《馬克白》等。近年還拍攝電影《告解室》及《測謊器》。作品震驚當代,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他重視技術,但未必仰賴高科技,即能以創意達成前所未見的效果,總是令人驚歎。1994年與好友成立「機器神」(Ex Machina)劇團,意指超乎機器所能,成員包含戲劇演員、劇作家、舞台設計、技術人員、歌劇演唱者、操偶師、電腦繪圖師、影像工作者、音樂家等。與其說「Ex Machina」是個團體,不如說是一個可以接受挑戰,孵化劇場形式的「實驗室」,始終以追求觀眾的感動,作為終極目標。


完整版:約 8.5小時,含4次中場休息各20分鐘,及1次晚餐休息45分鐘。
中場休息:13:55-14:15、15:35-15:55、16:50-17:10、20:25-20:45
晚餐休息:18:15-19:00
首部曲、二部曲及三部曲:各約2.5小時,含1次中場休息20分鐘。
首部曲、二部曲及三部曲均可獨立觀賞。


每場開演前30分鐘於劇場大廳進行導讀。
英、德、法、西語演出,中英文字幕。
完整版演出之晚餐休息為45分鐘,我們特準備西點餐盒,以節省您用餐時間,每份99元。如需訂購,敬請於8/10(二)以前完成,以便備餐。訂購方式,敬詳www.taipeifestival.org。


製  作 加拿大魁北克˙機器神 英國˙無疆界劇場 
導  演 羅伯.勒帕吉 
劇  本 
菲德烈克.貝達 
卡羅士.貝爾達 
蕾貝嘉.布蘭肯席 
莉茲.卡士東圭 
約翰.柯伯 
紐里雅.嘉西亞 
瑪麗.吉納克 
莎拉.坎柏 
羅伯.勒帕吉 
瑞克.米勒 
漢斯.彼斯貝爾根




Robert Lepage(羅伯‧勒帕吉)的四大創作特色


Robert Lepage(羅伯‧勒帕吉)的創作有四大特色:
1現代ROCK跟電影元素:
web_08眾聲喧嘩Lipsynch--photo by Érick Labbé.jpg 
  Lepage覺得ROCK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舞台秀,每一首歌每一個段落都有高潮,台上做好演出,讓台下觀眾自己去體會感受,這點很影響Lepage的舞台理念,他覺得每一段戲跟戲之間要有變化跟高潮,才會讓觀眾一直有興趣看下去,這點也大大的反應他多變精采的舞台元素。而且Lepage的舞台很有電影手法的味道,他不受傳統舞台的故事軸線限制,反而在舞台上呈現了很多的電影元素跟電影使用的表現手法。
2RSVP環的應用:
Lips2_019.jpg 
  Lepage的創作主要是採用RSVP環,RSVP代表了四個字的縮寫,分別是資源(Resources)、譜記(Scores)、評價(Valuation)、表演(Performance),在舞台上的應用簡單來說就是用譜記的手法來創作。舉例像是要講述小紅帽的故事,裡面有互動混亂的空間、有安全的空間跟不安全的空間,先在舞台上區劃(譜記)各空間以後,然後在再依序填入不同的媒材跟元素,這樣經過多樣化的嘗試之後,作品架構就會慢慢的出現。RSVP環是由美國景觀設計大師勞倫斯.哈爾普林(Lawrence Halprin)與老婆安娜.哈爾普林(Anna Halprin)所發展出來的一套創作程序。書名:《人類環境中的創造過程——RSVP環》哈爾普林(Lawrence Halprin)著,王錦堂譯,臺隆書店出版。
3有限制才有自由:
眾聲喧嘩Lipsynch_01 
  Lepage雖然對於媒材跟元素不受限制,但是他覺得在舞台上有限制才會有自由,像是他做了一個只有黑板大小的表演舞台,演員從不同的地方空降到這個區域然後開始對觀眾表演,他舞臺上的表演空間就限制在這個黑板大小的區塊,其他的表演部分就由不同的媒材跟演員碰撞之後集體創作。所以他認為在舞台上要先限制某些元素,這樣有利於其他元素跟媒材的自由創作。
4High-techLow-tech的交替運用:
web_00眾聲喧嘩Lipsynch--photo by Erick Labbe.JPG 
  Lepage的舞台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High-tech的應用,像是複雜的佈景道具、影像與多媒體、投影技術,垂直旋轉的舞台等,但對於這些高科技技術他會應用但不會濫用,因為他覺得作品是要能夠呼吸的,而不是一昧的濫用高科技一股腦的塞給觀眾,所以在很多創作裡面可以看到他High-techLow-tech技術間的轉換巧思,讓觀眾欣賞時能夠呼吸。而Lepage1994年成立了一個Ex Machina(機器神)計畫,打造一結合不同領域之藝術家,除劇場演員導演劇作家設計師之外,也融入如聲樂、偶戲、美術設計、錄像藝術、電影、特技雜耍、音樂等等跨界創作人才,這個團隊也提供了Lepage更多技術的支援跟媒材的應用。Lepage跟傳統導演不同的是,他不會告訴這些演員跟技術人員要做什麼?如何做?而是由這些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用他們的知識彼此碰撞激發來幫Lepage創作。




越看不到的東西越想看,Robert Lepage成了我心頭的傳奇
文|貧窮男
1996年,前優劇場團員,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組畢業的朋友「阿海」是第一個介紹我認識Robert Lepage的朋友。當時他借了我一本書,是英法對照的「Robert Lepage (羅伯‧勒帕吉)」。那個年代,台灣的表演藝術資訊,遠不如香港。Robert Lepage於1994年到過香港,引起一陣旋風。阿海借我的那本書,以Robert Lepage為名,當時這位不到四十歲的加拿大魁北克年輕導演,就已有專書以其為名,當然也引起我極大的好奇。
眾聲喧嘩Lipsynch1999年,我認識了剛從紐約回來的另一位奇杷「鴻麟」,興奮的跟我描述他在紐約看到長達9小時的《Seven Branches of the River Ota》。這是Robert Lepage成立機器神(Ex Machina)的第一部史詩作品。從少得可憐的圖片與文字,很難捕捉到現場的一切,對我仍是太遙遠,朋友口沫橫飛的描述,讓我扼腕一再錯失了傳奇。恰巧在法國唸書的學長回來時,描述同年在巴黎看到Robert Lepage的Zulu Time,觀眾坐在兩邊,四層樓高的舞台,吊著鋼絲的演員,以及精準到不行的Cue點,後來知道該作品是與搖滾歌手Peter Gabriel團隊共同製作,又可以向太陽馬戲團借兵,燃起我對Robert Lepage更大的好奇。(註:後來知道原來太陽馬戲團的KA是Lepage導演的!)
近年電影看得勤,讓我養成睡前看片的壞習慣,上床前挑一片,邊看邊打盹,這個時候精神不濟看爛片最適合,看到睡著也算看過可以不用再看。有天晚上隨手拿出在夜市買的六片500元的DVD。這天晚上挑到的片子是《天倫夢劫》,至於中文片名翻譯與內容的反差,早已見怪不怪,片名根本無法作為挑選影片的根據。
(註:以前還在錄影帶店租到一片叫做《魔境異變》,完全是因為一片10元才租的,沒想到回家一看發現是好看到不行的偶動畫,後來還租了好幾次,隔年金馬影展的試片看到一模一樣的電影,原來是捷克動畫大師楊斯凡克梅耶的《愛麗絲》。)
當時買這片《天倫夢劫》除了貪小便宜,也因注意到它的原文片名「The Confessional」,似乎跟希區考克的《懺情記》雷同。當時本來自己想仿效奧古斯汀的「懺悔錄」寫篇長文,因此對「confession」字眼特別敏感,也就在冥冥之中買下這片。
當我好整以暇,沐浴淨身鑽進棉被,打開電視開始觀賞,片頭就發現,這部《天倫夢劫》竟然是Robert Lepage導演的!揉揉眼睛我還不相信,又倒回去看一下,整個被嚇醒。仔仔細細地看了十分鐘,發現這真是一部不簡單的影片,以自述的方式呈現,那年希區考克為了《懺情記》挑選教堂的場景,來到加拿大這個小鎮上出外景,演完後在鎮上戲院首映,主角的媽媽懷著他,也等於參與了這電影的首映。導演在每場戲的過渡轉換,做了精準的設計,教堂中的兩盞蠟燭,竟轉換成像鏡頭駛來的車頭燈。看著每場戲的精采轉場,我馬上跳起來,驚覺這個片子不能在想睡覺的時候看,必須擇期養精蓄銳後再仔細品嘗~
就這樣,越看不到的東西越想看,Robert Lepage成了我心頭的傳奇。從網路上追蹤他的軌跡,十幾年來,他們的演出如品質保證般的所到之處皆大獲好評,他的創作充滿著知識份子的深沈思考,一如艾騰伊格言對事物的批判,有著加拿大法語區獨特的地域感所形成的世界觀,但在舞台上的呈現,卻以原創的設計感與千奇百怪的導演手法,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空間變化。
如此重視視覺呈現的表演,早已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搶手貨,他們的巡迴檔期總是排到了兩三年後。終於在2007年兩廳院首次邀請到Robert Lepage的《安徒生計畫》來台演出,這個獨角戲的作品雖然在台灣也大受好評,卻無法滿足我對他的期待,在聽過如此多的傳奇之後,似乎得要來個長達九小時的作品,才能搔到癢處。
在此之前,我們只能透過零星的電影作品窺探Robert Lepage的才華,是2003年金馬影展播映Robert Lepage的《無能無不能》(NO),稍微彌補了沒看到的《Seven Branches of the River Ota》的遺憾;2006年台北電影節作的Robert Lepage專題,則選擇播映《偷腦》(Possible Worlds)、《在月球的彼端》(Far Side of the Moon),及將《天倫夢劫》正名成《懺情記》(The Confessional)。
今年臺北藝術節要引進我心頭傳奇大師近8個半小時的長篇作品《眾聲喧嘩》,只能說,「YES!!」,這下可得好好近身觀察他著名的劇場大作。8.5小時,過癮!




藝術可以很娛樂   機器神比好萊塢電影更酷炫 
他在1994年成立的「機器神」,結合聲樂、偶戲、美術設計、錄像藝術、電影、特技雜耍、音樂等跨界創作人才,提供技術支援與媒材應用,進行各種創意實驗,是成就勒帕吉劇場哲學的最佳助力。
加拿大Macleans劇評Brian D Johnson指出:「最讚的電影,往往發生在電影院之外。真人面對面演出8個半小時的電影劇場《眾聲喧嘩》,情節緊湊又娛樂性高,是此生看過最讚的一場電影!」勒帕吉融合電影手法與搖滾元素,擅用垂直旋轉舞台等高科技特效,不斷換幕轉場,如大型魔術方塊,視覺感官豐富,令人瞠目結舌。
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讓導演盡情地說故事。勒帕吉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區,在英、法雙語言文化中成長,尊重且認同多元文化。他相信尋找認同感,其實是在尋找社會座標,找到人我關係中一個賴以生存的位置。這是每個人無可避免的生命歷練,也是身為人,最疲累、又最精采之處。《眾聲喧嘩》的卡司更是集結歌劇、電影、劇場的知名表演者,才能呈現出這齣以聲音為主題的戲碼,同時呈現精湛的人聲、樂聲,更是能夠融合視覺、聲音劇場,建構「看得見的聲響」。
對勒帕吉甚有研究的台灣劇評家耿一偉表示,勒帕吉以「博覽會主義」樹立特殊美學,將新、舊、多元文化精髓並存於作品中,都是受到生長環境和搖滾文化所影響。

眾聲喧譁_05s.jpg
三部曲主題分明   獨立觀賞一樣精采
長達8個半小時的《眾聲喧嘩》,創下國內劇場演出紀錄,實則精準切分為三部曲。首部曲是被歌劇名伶收養的男主角傑若米,成年後開始實踐自己的電影夢,場景轉換成流動裝置藝術秀,視覺效果震懾。二部曲主軸在傑若米以拍攝紀錄片來追尋身分認同,故事快速推展,外掛謀殺案偵察情節,是有笑有淚冒險片。三部曲揭露身世真相,下一代新生命報到,他告別青澀歲月、重拾愛人的能力;二手書店裡的詩歌朗誦會,優美的樂音與窗外的陽光,照亮了劇中人心靈,也給予觀眾如夏日普羅旺斯般的和煦與溫馨。國外看過的觀眾,都樂於跟著欣喜,或嘆息,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
當被問及三部曲分三集看或只挑一集看,觀眾是否會有劇情不連貫的疑惑時,飾腦內神經科醫師「湯馬士」的演員漢斯.彼斯貝爾根以影集比喻,「勒帕吉厲害就在劇情結構絕對不會看不懂,只會讓你看完首部曲時渴望繼續看二部曲和三部曲。即使挑選一集觀看,也絕對具有獨特娛樂性。」而面對擔心全版近九小時的專注會不會讓觀眾體力耗盡的疑慮時,演員瑞克.米勒卻指出,花一天看全版,觀眾不僅在過程中認識了戲中角色,也可以在多次中場休息時與其他觀眾以戲交友,不僅是獨特的觀戲經驗,更像是參加一場年度社交活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