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7日

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1880~1910)

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1880~1910)是歐洲新藝術運動的一支,裝飾性強,奉行唯美主義,認為對美的體驗是人類經驗的最高形式。
 
19世紀末的維也納由襲舊傳統的保皇黨掌握權勢,連當時的美術界也是由保守的勢力所組成的「藝術家協會」佔據主導地位。當時的奧地利皇帝重振帝國的榮耀而大興土木,推行美化城市,的確使得當時的美術繁榮一陣子。但之後舊有的藝術形式便逐漸不合需求,與當時外來藝術的影響,對保皇黨為首的「藝術家協會」造成衝擊。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青年藝術家於1897年重新成立了「奧地利造型藝術協會」。但不久,克林姆特等八位青年藝術家因觀點不同退出該協會,於1897年在維也納另行組織藝術家團體。他們並沒有明確的藝術綱領,只是創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維也納分離派」。


分離派畫家反對古典學院派藝術,宣稱與其分離,主張創新,追求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既強調在風格上發揚個性,又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樣式。分離派是在繪畫、裝飾美術、建築設計上有過影響的新藝術流派。它在形式上雖好使用直線而其根本精神卻在于反對傳統規範藝術,主張與現代的文化接觸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個派的藝術家們雖來自各不同領域,由建築家、裝飾藝術家所組成的十九人團體,雖然分離派沒有明確的綱領,但在反對學院派與保守思想,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它對德國的建築、室內裝飾、與雕刻繪畫影響極大。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年-1918年),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人物與創始人,從他的作品可以反映當時分離派藝術的精神。在克林姆的作品中,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其作品表現出富裝飾意味,畫中常帶有象徵式裝飾花紋;顏色多以絢麗的色彩為主,並在畫作中大量使用性愛主題,畫中雖然氣氛歡愉,但又流露出些許的悲傷情緒。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分離派大約維持了三十年。在1898~1905年達到顛峰,但因意見的紛歧與克林姆的退出,使的這個畫派逐漸解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