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48年由荷蘭藝術家多特蒙(C.Dotremont)發起,串連了哥本哈根(Copenhague),布魯塞爾(Bruxelles)和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三個城市的畫家。(Cobra)就是三個城市的縮寫。它的出現有反擊巴黎的抽象繪畫之目的。這個革命性和國際性的團體,有20來個成員,但大都是以重要的成員為主力,像丹麥的 Asger Jorn,三位荷蘭人 Karel Appel, Constant, Corneille,還有比利時的超現實詩人 Christian Dotrement多特蒙 和 Joseph Noiret 等,最為活躍。
Asger Jorn 這位靈魂人物,為他們這個團體下了定義:「揚棄所有教條、理論的試驗性組織團體」 “Reflex” 雜誌和宣傳小冊的刊物「小眼鏡蛇」(Le petit Cobra)支持此團體。大戰後的藝術家相持在傳統社會與持懷疑論,其間的藝術論戰則反映在幾何抽象的支持者與社會寫實的活動分子之間。他們捍衛一種無須透過知識主義的洗禮,而是基於「生動之造形」的真實繪畫。
眼鏡蛇的年輕藝術家們體會到,有必要建立一項奠基於自由的實驗精神和樂觀的生態學之新藝術。
這種「自然藝術」在北方文化中,可以發現其根源,在康丁斯基(Kandisky)、克利(Klee)和米羅(Miró)的超現實主義時期,孟克(Edvard Munch)的表現主義,以及斯堪地那維亞的民間藝術,杜布菲(Dubuffet)的生率藝術(Art brut)都可獲得養分。 他們拒絕繪畫和文化上的傳統,還有「一般的美學、形式、資產階級品味的表現內容」。
特色:
眼鏡蛇派的畫家,表現的媒材十分多元:如油畫、粉彩、水彩、素描、版畫等。也有多人共同創作,字畫合一,分屬於不同作者共同完成之。 他們喜歡以女人、小孩、鳥類、太陽、月亮、半幻想式的動物寓言集,或帶有童趣性的主題,另外也有一些觀念性的作品。 眼鏡蛇派在影像上則未見其統調,介於形象與抽象之間。 素描的表現較精簡化,色彩常會在塊面交界處相混合,顏色與筆法帶有抽象詩意和神經質的抽慉性。 藝術家使用的色彩直接而大膽,用色常近似兒童畫和原始藝術。
眼鏡蛇藝術群是戦後歐洲最重要的藝術群體之一,它融一切現代藝術傾向於一身(抽象派、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具有生氣勃勃的活力。在它的主要成員身上,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技巧上,都具有一種表現主義的手法,這種手法詩意強烈,充滿夢幻。其半抽象的油畫受詩歌、電影、民間藝術、兒童藝術和原始藝術的影響,色彩輝煌、比法淋漓酣暢,與美國行動畫派相似。以表現主義風格處理的、大幅度變形的人物形象,是他們長採用的藝術主題,對後來歐洲表現主義──“不定形藝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重要的代表藝術家有阿佩爾、杜布菲和弗特里埃。
眼鏡蛇藝術群(Cobra,1948~1951)
文化背景
表現主義藝術在戰後歐洲有了新的發展,在1940年代末,歐洲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表現主義藝術團體──眼鏡蛇藝術群。眼鏡蛇藝術群,又譯哥布阿集團,是一個國際表現主義藝術家團體。它存在於1948年11月至1951年11月之間。這個畫派的名稱是由哥本哈根(CO)、布魯塞爾(BR)、阿姆斯特丹(A)這三個城市名字開頭的幾個字母組成的。所組成的單詞在法文中正好是“眼鏡蛇”,該流派的主要藝術家及產生於這三個城市。
藝術風格
眼鏡蛇藝術群融一切現代藝術傾向於一身(抽象派、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技巧上,都具有一種表現主義的手法,這種手法詩意強烈,充滿夢幻。其半抽象的油畫受詩歌、電影、民間藝術、兒童藝術和原始藝術的影響,色彩輝煌、比法淋漓酣暢,與美國行動畫派相似。以表現主義風格處理的、大幅度變形的人物形象,是他們長採用的藝術主題,對後來歐洲表現主義──“不定形藝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重要的代表藝術家有阿佩爾、杜布菲和弗特里埃。
眼鏡蛇藝術群他們反對藝術裡的國家主義,一開始就是一個真正國際性運動,融合了各式各樣之文化背景,眼鏡蛇藝術群的成員捨棄了西方文明下的理性主義,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可看出,這種文化已經徹底腐敗。眼鏡蛇畫家們最具衝擊力的共通性格是亮麗而刺目的色彩、顏料的芬芳氣質、自由而多變化的記號和形象的豐富內涵。
代表藝術家
卡雷爾.阿佩爾(Karel Appel,1921~)
卡雷爾.阿佩爾是荷蘭畫家。他與眼鏡蛇藝術群的其他藝術家一樣,受到多方面的有力影響,包括民間藝術、兒童繪畫和杜布菲的“生率藝術”(Art Brut)。阿佩爾的藝術風格具有自己的獨特性,色彩厚重,筆觸奔放,喜歡採用一種刺目的收縮式圖形,體現有了富有想像力的表現主義特徵。他的重要作品有《母與子》等。
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
杜布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出現的最偉大的畫家。1944年他在法國的和內.特羅昂美術館舉辦首次個人畫展。從此以後杜布菲成為歷史上最多產的畫家之一。他第一批繪畫所描繪的市巴黎全景、巴黎人、公共汽車、地下鐵道、商店和偏僻的街巷。色彩明快而呈中性,人物都是以兒童繪畫的手法來處理,其空間的組合就像原始或古代的繪畫。
《婦人的身體》是杜布菲於1950年創作的一幅布上繪畫,表現了不不菲最具有特色的技法。整個畫面是斑斑駁駁的,他用各種方法使他帶上一種可以觸知、強有力的真實,這種作為自然物體的繪畫真實,在獲得他所尋求的神秘和原始效果方面,是最重要的。從抵面或壺撞物中浮現出來的是畸形人物,在他們身上畫家把瘋狂的特點和史前藝術的豐富形象和力量結合了起來。
1956年之後,杜布菲發展了一種非常具有詩意的新技巧。他毫無拘束地處理他的材料、使他的想像力能自由地奔馳在無涯之境。結果在會畫上興起一個全新概念,批評家Michel Tapie命名為“另藝術”(Un Art Autre,Other Art)。這實驗性的探索使杜布菲成為戰後最具正和力的藝術家一之。而1962年制1966年間,杜布菲創作作品有《虛假的美德》、《有兩個顯赫人物的場所》。
讓.弗特里埃(Jean Fautrier,1897~1964)
讓.弗特里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年紀較大畫家之一,早年從事油畫。他被譽為二次大戰之後現代繪畫地新動向,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誕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創作了《人質》系列作品。這些繪畫作品1945年底在巴黎展覽時,被斬去頭的人質轉變成了用顏料作的物體。這些作品引起了轟動,人們認為他反映出時代的恐怖與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