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1日

City,Memory and Some Time in between 「城市、記憶、時光」城市\建築電影展

City,Memory and Some Time in between 「城市、記憶、時光」城市\建築電影展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於3月19日(星期五)至3月28日(星期日)於UrbanCore Gallery(臺北市中華路一段89-4號)推出「城市、記憶、時光-城市\建築電影展」,邀集六部介於20~50年代之城市\建築電影,完全以16厘米膠卷原汁原味放映,亦是台灣首次以城市與建築主題所策劃之類型影展,建築電影學的探討無論是「電影的建築」(Architecture in Film)—使用建築來作為電影之場景表現、紀實紀錄;抑或是「建築的電影」(Film in Architecture)—將電影技術作為建築運用,如建築事務所透過動畫與影像傳達設計理念,既是建築設計的另一種面貌,也是使建築貼近人們的另一種媒介。


紐約、巴黎、柏林、俄羅斯早期大城生活忠實呈現

影展脈絡從20世紀初期,因工業革命發展的大型都會在西方出現,建築景觀和繁忙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大量的藝術家和電影導演以此為題所創作的電影:如導演維爾托(Dziga Vertov)在新興的社會主義制度衝擊下拍攝了《持攝影機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1929),紀錄蘇聯政府主導下的社會主義城市充滿活力的景觀;《柏林:城市交響曲》(Berlin: Symphony of a Great City,1928)紀錄了柏林日以繼夜的運作;法蘭西斯•湯普森(Francis Thompson)則在1957年用彩色膠捲加透鏡拍攝《紐約!紐約!》(N.Y., N.Y.,1957),把大城市的建築和日常生活拼接成一部華麗的電影詩篇;《這幾個小時》(Rien que les heures,1926)則忠實記錄下花都巴黎的一天。這些影片以大膽的實驗和卓絕的藝術手法,為今日的我們保存了早期城市紋理的切片。

建築電影經典之作:科幻與驚悚大開眼界

同一時期,電影工業在澎湃的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藝術浪潮影響下開始表現科幻、奇異的特質,如導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拍攝的《大都會》(Metropolis,1927),呈現了百年後的建築世界,高達80層的摩天高樓透過凌空的天橋相互聯繫,地底世界則有巨大機械運行;電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octor Caligari,1920)則運用極盡誇張的空間、建築表現形式,來傳達極其扭曲與詭異的氛圍。這些電影不僅影響當時的建築與裝飾藝術(Art Deco),也對後代創作思維創造了不同的撞擊。

此外,3月20日(星期六)更有由都市偵探李清志(著有《建築電影學》、《建築電影院》等書)主講之建築電影講座「城市幻影與建築狂飆\二十世紀初建築電影中的城市印象」。主辦單位表示「城市、記憶、時光」城市\建築電影展與建築電影講座,都將提供民眾免費索票入場(索票詳情請上:http://www.jut-arts.org.tw/story/index),歡迎城市、建築愛好者共襄盛舉,看老電影,回味早期建築城市。

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成立於2007年,希望結合母體企業於建築領域之專業知識,應用於都市居住環境文化之發展與關懷,延伸至藝術、創意產業及文化的活化與創新能量。透過整合建築師、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持續以展覽、競賽、講座及出版計劃等型態,來激發大眾對生活空間美學的想像,讓「建築即為藝術」這句話,在忠泰機構身上得到最佳印證!

City,Memory and Some Time in between 「城市、記憶、時光」城市\建築電影展

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建築文化觀察家
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商業週刊建築專欄作家
BRAVO FM91.3 電台建築節目主持人

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系主任
中國時報「三少四壯」專欄作家,自由時報藝文版建築藝術評論,
中時晚報、自立晚報專欄作家,
建築師雜誌、室內雜誌、傢飾雜誌、台灣建築報導雜誌建築專業作家,
誠品書店「誠品講堂」建築理論與城市旅遊講師,
現任台北市市政府文化局公共藝術審議委員。

自命為「都市偵探」,經常旅行世界各地,觀察各地都市空間文化,
並加以解讀分析;推動台灣「建築旅行」風潮。
同時也投身「台北學」的研究,持續記錄、觀察台北城的變遷,
試圖為自己的城市作心裡分析。
為了提升大眾空間文化的素質,致力於建築空間文化的寫作,
藉由電影、音樂等媒介,討論建築文化課題,
開創了國內「建築電影學」、「建築與音樂」的討論熱潮。

相關著作有
《惑星建築》2009\晴天出版社
《台灣建築不思議》2009\馬可波羅
《天堂美術館》2008\晴天出版社
《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2007\大塊出版社
《東京建築酷斯拉》2006\遠流出版社
《建築異型》2005\大塊出版社
《鐵道建築散步》2004\大塊出版社
《日本建築奇想與異人觀察》2003\田園城市
《街道神話》2002\田園城市
《台北LOST & FOUND》2001\田園城市
《巴哈蓋房子-----建築與音樂的對話》2000\田園城市
《台北方舟計畫》2000\紅色出版
《建築散步-----人體與建築的城市對話》1999\建築情報出版
《機械建築-------機械美學與建築形式》1998\創興出版社
《台北電影院----城市電影空間深度導遊》1998\創興出版社
《都市偵探學》1997\創興出版社
《建築電影學-----電影中空間類型的比較與解讀》1996\創興出版社
《鳥國狂------------世紀末台北空間文化現象》1995\創興出版社
《建築電影院----解讀電影中的空間義涵》1993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