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09/12/5-12/30
展覽地點:晴山藝術中心 Imavision Gallery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24號13樓02-27735155
涂志偉座談會
2009.12.6日(周日)下午2點—4點
學術主持: 陸潔民 藝術顧問
參與教授: 曾長生教授 熊宜敬教授 吳奕芳教授
藝術家 涂志偉親臨現場
座談地點: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24號13樓阿波羅大廈
比美林布蘭的新歷史繪畫 曾長生 教授
以歷史繪畫做為一種藝術類型,到了二十世紀其價值與意義以成問題,而神話與文學正是此風格的主要趨向,在二十世紀此類藝術如果沒有帶點諷刺、詼諧或解構的意圖,是難以生存的。這也就是說現代藝術正試圖避免圖解式的表達方式,因為在一個訊息充斥的時代,直陳明述的觀念已不為大家所接受,而商業化與政治宣傳也使得視覺描述的語言逐漸退化,尤其自佛洛依德學說出現之後,不管是古代的神話或是現代的廣告,我們的潛意識認知已使我們變成了極敏銳的訊號辨識者。像德爾沃(Paul Delvaux)以超現實的手法來使歷史繪畫問題化,可以說是他對二十世紀藝術最特別的貢獻。
涂志偉的新歷史繪畫,既使有些作品如<司馬遷>、<七步詩>、<虞姬舞劍>、<文成公主>、<昭君敘漢>等,與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但他並非僅僅是圖解歷史,而是通過高大的空間結構和繁雜豐富的道具細節,以及對主體人物的刻意描繪,營造了一齣由畫家充任導演的歷史活劇,製造出戲劇性的情境、張力和精神衝突。同時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已非那些津津於病態、孱弱的古典美女,他筆下的女性卻是如此的自信、美麗、善良、健康,甚至充滿了現代女性的品格特質。如今描繪歷史並非是要被歷史所拘,畫家必須從具體的歷史情態中抽身出來,去關注表現那些永恆的精神命題。在具體的創作中,涂志偉擅於結合美術發展的新觀念,綜合美術諸流派的新成就,進而形成符合當代審美特點,展現當代審美特徵的新繪畫形式語言,並在造型、色彩、結構、空間、筆觸等諸方面推陳出新。
說到敦煌壁畫,涂志偉有特別的感情,八○年他到敦煌考察,臨摹了不少石窟壁畫。他的<反彈琵琶>、<唐代樂舞>就是根據他對敦煌壁畫以及古代歷史文物的研究而創作出來的宏大歌舞場面,生動地再現了唐代宮廷盛會的情景。從他近作<芙蓉舞影將進酒>中,也可以窺見畫家在結構佈局、人物刻劃上更加細膩周全,這應是近年來默默重回美術學院潛心於模特兒寫生,經過反芻後的全新體悟。在新作<肢體語言>的組畫中,他越來越關注中國歷史上帶有點悲劇性的事件,越來越關注勞動人民的遭遇和命運。
總之,涂志偉善於在自己的油畫創作中融合中西文化藝術的心得,通過取材中國歷史和吸收寫意技巧賦予寫實油畫以新的精神,他的歷史畫不論寫悲劇性場面或是描繪歡樂性的歌舞景象,都透露著一種人本精神與新人文主義氣息。他那紮實的美學技巧所創作出來的造型、氣韻與動感令人印象深刻,誠如美國油畫家協會主席雪柔.史密斯所言:「我花很多時間在芝加哥美術館去觀察林布蘭、米開朗基羅及沙金特的畫,不過我很欣慰的是,這些大師如今已後繼有人。在今天高科技的商業社會,像涂志偉這樣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可說是人類的精神財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