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藝穗節貳勢力 非主流表演藝術的自由廣場

News Fed by STIR News

想看更多藝文影音報導
STIR News • 狠攪社®

picasion.com_205c8e4d5b39a51877d7b6c51cd1c421

第二屆台北藝穗節宣佈記者會中、八十個參與團體中的有六十個團隊全部在西門紅樓齊聚一堂、高喊“貳勢力“的口號向所有愛好表演藝術的大眾們宣示它又回來了。雖然藝穗節還是嗷嗷待哺的兩歲娃兒、但在文創資源豐富的台北市文化局管轄之下、藝穗節站得完全不費工夫。尤其在今年台北整個八月從二號“普天童慶“的兒童藝術節揭開夏日藝術祭序幕之後、緊接著十二號由國內外重要表演團體開演十二場“藝力不搖“的台北藝術節作為中繼點、為期兩個禮拜多的藝穗節活動也會在八月二十九日不讓鬚眉地放肆登場。相較於去年六十一個報名團隊、一百六十六場演出活動、今年多出十九隊表演團體、四十場演出節目、活動場地的選擇也從去年的南海、西門、華山三大特區之外新闢師大特區以提供各個團隊更多元多樣的場地選擇性。
(記者會完整實錄影音請上 STIR News



藝穗節起緣起於1947年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期間、當時有八個表演團隊未獲當時主辦單位的邀請演出、於是決定自立自強、自行籌辦演出、與當時的國際藝術節分庭抗禮、並在隔年由當時知名的劇作家兼記者羅柏肯普(Robert Kemp)定名為藝穗、逐漸吸引大眾的注目、至此每一年該藝穗節的開辦、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藝術節活動。其中賦予的藝穗精神就是以開放自由的政策、接納演出團隊、省去評審與挑選制度、作為年輕表演藝術家出人頭地的自由廣場、鑑此觀眾在買票進場看表演的過程中、也多了些趣味與投資冒險性、畢竟非主流表演藝術團隊在少了名氣與名角的光環加持之下、有可能會是一塊璞玉的明日之星、但也有可能是表演藝術界中的地雷、全憑入場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自我體會。

藝穗節活動在世界各地幾乎是表演藝術的天下、其中有劇場和喜劇之分、尚有音樂與舞蹈及一些實驗作品、用相當豐富多元的表演形式證明即便是“貳勢力”也不容小覷。在高聲地向正式的藝術節叩關之際、顯而易見的是越來越多的表演藝術家需要更多的舞台去表演、期望被大眾看見與欣賞。因此、劇場與替代空間的尋找與安排變成每年藝穗節開辦的大課題。去年愛丁堡藝穗節平均一天的活動場次將近佔了千場由兩百四十七個藝文空間消化掉將近六萬六千名觀眾、雖然此一數據對才兩年的台北藝穗節來說過於遙遠龐大、但以今年的台北藝穗節從三十號星期日起跨越兩個週末的時間、平均假日有23場演出活動中近半數為戲劇類表演、分別在13個場地包括正式室內劇場空間八個、和剩下五間台北市內的咖啡廳、舞廳的替代空間來歡迎好票房刺激下接踵而來的人潮的模式、相信未來舞台空間需求度仍會持續高增、替代空間的入主也會是未來藝穗節積極合作的趨勢、另外、今年特開師大特區的南村落將在活動期間的下午四點營業提供藝評人、表演團體與觀眾直接互動辯論關於演出節目的心得、打發看表演的空檔時間。

今年八十個團隊除去年在藝穗節大放光彩的團隊、如香港出品凹凸之外四把椅子以及烏托劇場等等再度回鍋之外、許多由國內大學生與研究生也自組團隊報名參加、有台藝大的PH7劇團昭劇團政大的問喵吧劇團台大的喔配啦劇團北藝大戲劇系和台大話劇社合作的1911劇團等等總共有四十四團戲劇表演團隊、十七組舞蹈演出曩括各國民俗舞蹈、呼浪舞、肚皮舞、街舞、爵士舞與芭蕾等、九組音樂演出多元呈現聲樂、室內樂、搖滾樂、二重唱、巴西音樂與爵士風情、另外十組極具特色的表演團體包括多媒體藝術的舞蹈跨領域演出、默劇和手語表演、以及強調概念性的肢體演出和專為零到六歲的學齡前兒童表演的親子律動節目也入列於本次藝穗節活動明細中、希望藉由這些創意無設限的非主流表演藝術團隊奠定藝穗節在台北往後幾年繼續深耕的基石。

(本社記者林筱穎採訪報導)

相關藝文報導:「南村落」手創市集 綻放台灣一隅的原生之美


沒有留言: